【两会回声】落实“穿透”管理 筑牢安全根基 | |
| |
2025年,坚持“三管三必须”要求,持续固化“安全部门主导、业务部门主责”“安全包保+网格化”工作机制,坚定不移推进和落实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基固本年”工作,“以严的基调”增强安全文化引领,构建以安全标准化落地和一线班组安全建设为抓手的“穿透式”安全管理模式,着力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抓安全体系责任建设,树牢“统筹安全与发展”。要有效落实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发挥好方向引领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及时、深入研究安全生产重大事项,着重从资源配置、机制建设着手,通过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来破解制约安全发展的问题和难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有感领导”带头高标准履行好本岗位安全职责,充分发挥好领导表率作用。同时在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党员身边无隐患”活动,发动广大党员在落实岗位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固化“主导、主责”,压实体系安全责任,各级单位不能在安全责任体系上有真空。同时强化安全生产实施体系、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履职,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求、落实各级总工安全生产技术领导责任,保证施工生产组织、安全可靠的工艺工法工装和技术措施,重点做好对夹江基地五强溪门机安装、林芝分公司桥梁安装等技术措施实施过程的监管。 二是推进依法铁腕治安,保持严管高压态势。2025年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严字当头”,让全体干部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强化问责追责的力度。同时也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做好激励。充分运用好安全风险抵押金考核兑现、通报表扬、物质奖励等,对安全绩效优异的先进单位、安全科技创新工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表现突出的管理人员和遵章守纪的作业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激励,树立好标杆。坚决在人员晋升、评先评优、考核评价中实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对作风不踏实、态度不端正、能力不胜任的人员坚决撤换,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 三是紧盯“基础、一线”,强化“穿透力”赋能本质安全。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落地,树现场良好安全秩序。各单位要结合所属行业,依据标准化图集进一步策划所辖生产区域、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管理制度标准化,工法、工艺、工装标准化,作业现场防护标准化,操作人员作业标准化等工作。同时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确保标准化落地。 要打造专业专职化安全队伍,促现场安全管理提升。各级安全总监和专职管理人员通过企培和自培方式强化注安师持证率100%,推行班组兼职安管员取证;鼓励具有施工、技术等专业经验的人员转岗安全管理;同时逐步试行安全轮岗培训工作,增强专业口和业务口安全管理技能。深入开展对二级单位安管人员业务能力日常培训和考核,三次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将被降级或调换岗位,并加强对安全总监从业资格的考核。 要确保现场管理全要素匹配,重“一线”本质安全构建。对于小、散项目逐步推行区域化安全管理资源合理调配机制。“四个责任体系”负责人必须结合本体系安全管理要求,带队开展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落实班组“人、机、料、法、环”五要素验证,压实安全管理入口端。严格落实二级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安全包保+网格化”工作机制到一线班组,月度检查重点落实班组班前会内容,推进自主安全管理机制。要组织好新项目开展安全管理策划,识别安全风险,制定控制措施,技术管理部门要做好现场技术措施方案交底、监测和验收,全力发挥技术支撑保障作用。采取“双控”机制加强起重吊装、高处作业、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禁止无计划作业、无监管作业。同时务必提升隐患动态清零管理水平,发现隐患第一时间消除,杜绝重大事故隐患。 要严格坚持分包单位和人员“双准入”管理和分包队伍实名制管理,推进对分包商的“一体化、介入式”管理,常态化监督关注分包作业队伍的安全活动并及时纠偏。要从化解风险高度落实科技兴安战略,推广“四新”技术、“五小”成果,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积极推进“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工作,发挥科技促安、保安、强安的作用。同时推广智能建造、智慧工地,加大无人机、机器人和智能监测、隐患智慧识别系统和新型工器具装备在作业现场的应用,加强HSE填报系统应用推广。 今年要高度关注公司即将上马的桥梁安装项目、湖南五强溪门机安装项目、广西平陆项目超大件运输以及越南头顿分公司厂房改造等工程项目,涉及单位要提前开展安全策划,总部职能部门要加强指导,确保现场安全管理要素匹配。同时总部职能部门要做好关键重要施工节点的介入式安全管控,为这些重点、难点项目的正常履约保驾护航。 四是强化事前准备,巩固提升应急水平。全面贯彻“主动防灾、充分备灾、科学避灾、有效减灾”要求,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确认,做好预警发布。强化应急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责意识,实现内部分工清晰、外部衔接顺畅的应急工作机制。要以实战演练为检验标准,积极开展演练强化生产安全事故、设备事故、自然灾害等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有效落实应急值守工作,确保应急管理责任不悬空。 五是履行环保主体责任,推进公司绿色发展。要按照管发展、管生产、管业务必须管节能环保的总要求,完善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环保主体责任体系。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费用管理办法和使用要求,加强教育培训,严格检查考核,不断压实管理链条。杜绝违规排放危险废物,杜绝因生态环保不良行为导致的行政处罚以及对市场的影响。(责任编辑 蒲玉凤)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